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 高校挑战杯 >> 挑战杯校赛发展

发展

“挑战杯”历届回顾
    第一届竞赛于1989年在清华大学举行。1988年,清华大学首次设立校内“挑战杯”竞赛。次年,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清华大学等34所高校和全国学联、中国科协及部分媒体联合发起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展览暨技术交流会。李鹏、聂荣臻、薄一波等领导为首届竞赛题词。清华大学获得“挑战杯”。
    第二届竞赛于1991年在浙江大学举行。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名称正式确定并沿用至今。这届竞赛初步建立了选拔、申报、评审的竞赛机制;确立组委会和评委会各自独立运作的竞赛机构;形成了两年一届、高校承办的组织方式。上海交通大学获得“挑战杯”。
    第三届竞赛于199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竞赛开幕前夕,江泽民同志亲笔为竞赛题写杯名,使竞赛影响更加广泛。通过本届竞赛的举办,“挑战杯”竞赛的各项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北京大学获得“挑战杯”。
    第四届竞赛于1995年在武汉大学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本届竞赛题词,周光召、朱光亚等100名著名科学家为大赛寄语勉励。复旦大学获得“挑战杯”。
    第五届竞赛于1997年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本届“挑战杯”竞赛题词。香港大学生首次组团参与竞赛活动。清华大学获得“挑战杯”。
    第六届竞赛于1999年在重庆大学举行。重庆市政府成为主办方之一,这是省级政府首次参与赛事主办。香港地区9所高校的40件作品直接进入终审决赛。竞赛协议项目43个,转让总金额超过1亿元,转让金额超过前五届的总和。
    第七届竞赛于200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这是“挑战杯”竞赛首次在西北地区举行终审决赛。西安外事学院成为第一所参加“挑战杯”竞赛的民办高校。本届高校还首次实现了内地和港、澳、台大学生的同台竞技交流。
    第八届竞赛于2003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地高校的师生代表及企业界、新闻界人士近万人参加了开幕式。共有18件“挑战杯”参赛作品成功转让,总成交额达到1300万元。其中单件作品最高成交额800万元。清华大学获得“挑战杯”。
    第九届竞赛于2005年在复旦大学举行。本届“挑战杯”竞赛成为前九届竞赛中参赛高校最多、参赛作品最多的一届,共有1107件入围复赛。台湾地区高校首次正式组团参赛。设立飞利浦科技多米诺大赛,成为国内大学生校际之间的首次多米诺正规赛事。首次以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最后的评审。复旦大学获得“挑战杯”。
    第十届竞赛于2007年在南开大学举办,来自内地、港澳台及国外的300多所高校3000多名师生参加了决赛。东南大学夺得第十届“挑战杯”。全体参赛学生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努力成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的倡议。决赛期间,举办了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系列论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报告会、学生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港澳台高校学生座谈会。109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61位海内外知名人士为竞赛题词。
    第十一届竞赛于200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本届“挑战杯”有1106件项目(其中文科616件;理科490件)进入终审决赛,入围高校达432个。竞赛信息化是本届挑战杯竞赛特点之一,组委会邀请专家组开发竞赛官方网站、完善全国大学生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第一次在挑战杯引入网络申报,网络评审的机制,全程实现网络信息化服务。
    第十二届竞赛于2011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本届“挑战杯”自3月启动以来,相继开展了校级、省级、全国级三级竞赛,并首次采用了逐级报备制度。截至6月底,共有1900多所高校的近5万件作品实现了网络报备。经全国评委会预赛、复审,最终有来自305个高校的1252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港澳地区12所大学的55件作品也参加了比赛。
    第十三届竞赛于2013年在苏州大学举办。本届“挑战杯”竞赛开创了自1989年创办以来的多项新纪录:第一次由省属“211工程”高校承办;第一次在地级市举办;第一次采用校地合作的承办模式,是产学研良性循环、高校与地方协同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2015年由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这是全国“挑战杯”竞赛首次走进香港、走向世界,首次跨境联合承办,创造了“挑战杯”竞赛自1989年创办以来的多项新纪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