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优秀作品>>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广东省农村环境现状调查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小类:
社会
简介:

通过深入对广东省农村地区环境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垃圾和水污染的现状,探讨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我们得出了农村环境问题严峻,亟待整治的结论。旨在为农村解决垃圾和水污染的环境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农村解决垃圾和水污染的环境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而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的广东省,共有1139个乡镇、22105个行政村、约6000多万农村人口,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历来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但与此同时,农村的典型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机制体制不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缺乏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污染源缺乏有效控制等矛盾凸现,农村环境保护总体形势严峻,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就必须落实好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中央决策。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农村经济建设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化、多样化的背后,是否遵循科学发展?各地的实际环境是何情况便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在此次调查前期收集资料后,我们发现广东省内大部分以农村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过去存在或如今仍然存在以牺牲环境利益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现象,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污染治理,结果增长所得远远不抵治理付出,短期的经济发展成为暂时的繁荣。片面追求建设而忽略了本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
所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要在发展的行为过程中,坚守保护环境的准则,通过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不竭的动力。借于“挑战杯”之契机,我们这一群“热心居民”便希望能通过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利用学生群体的独特视角为受创不堪的环境发出微弱的呐喊,旨在能让普遍大众更加了解相关现状及为有关部门人士提供参考之用。

详细介绍:

第一章.研究概述
1.1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农业和城镇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渐恶化。这将极大地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更加严重的是生态环境的恢复代价极高。许多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的规划,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其得不了治理的同时还不受到污染,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广东省农村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农村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环境保护总体战略。为了我们的经济和生态环境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也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着想,我们有必要进行这次调查研究。对广东省农村环境中垃圾和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一方面为了解和分析广东省农村环境问题中垃圾和水污染的现状,另一方面为广东省的环境决策的提出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发展轻保护等问题的影响,我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农民生活水平及物质文化需求呢的不断提高,滞后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已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将面临诸多难题。
虽然国家有相关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只关心农植物的生长而忽略环境的保护,导致如今的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范围正在逐步扩大。水环境的质量日益恶化,部分河流污染严重,甚至连鱼都无法生存,水资源的无人还导致人们的生活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各种新的疾病产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由于生活垃圾不会处理,或者不知如何处理,只能随大众扔在路边或者树林边。过去我们的农村形象是:峰青岚秀,林茂树绿,清溪碧涧。而如今,农村环境污染源,污染因子越来越多,大量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通过河流拍向农村,污染农田和水渠;大量的工业废气和燃煤废气,排入大气,形成酸雨,降回地面损害森林和农作物;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堆积在农村路边或者小溪,是农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纳污区”;高产省事的化肥,农药代替了过去人畜土杂积肥和益虫,益鸟,大量未被吸收的化肥,农药形成农村环境的污染物。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使用,带来了农业的高产稳产,但弃之田地,难以自然降解的残膜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使土壤结构破坏,养分减少,地力下降。
以上问题都说明了近几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需要及时的治理和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农村环境污染继续扩大。
环境污染容易,但是治理却是相当难,且代价特别高,就拿土地还原来说,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土地里的残留已经累积不少,这就要用相关的药物来中和掉土地里的残遗药物,光是药物的支出就是一大笔资金。再看那些污染的河流,满河畔的垃圾物,鱼不生存的河水,这样的治理代价将是我们无法估算的。
1.2研究意义(宏观价值及现实意义)
通过对农村环境中垃圾和水污染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决策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也为解决危害农民健康的环境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生态的科学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正确把握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央连续7年在"两会"期间召开环境工作座谈会,做出部署。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措施。国家还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国债投资的重点领域,有效带动了社会投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这一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方面,慢慢开始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探索,以逐步形成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已成为保障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一项意义重大深远的政治任务。要把环保和生态治理放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相适应的位置,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同步发展。这是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所在。
至今不少人还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以致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但经济难以发展,即使发展了,也难以为继,后果不堪设想。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回溯历史,两三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曾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黄河文明。后来历经战乱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滥砍滥伐等人为造成的破坏,导致了陕、甘等西北地区严重沙化、荒漠化,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还有不少人深受"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思想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经济发展了再治理污染、恢复生态也不迟,现在财力差,顾不上。实践证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容易,而要治理和恢复则极其困难,等到环境污染了、生态破坏了再来治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治理河流至少需要二三十年,恢复湖泊生态需要的时间更长。英国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用了上百年,集中治理也用了几十年。淮河流域由于盲目发展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到1997年关闭前形成的产值大约30亿元,可是治理污染需要花150亿元到200亿元,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近几年,我国许多农产品出口一再受阻,损失很大,这与环境污染造成农副产品质量下降直接有关。事实告诉我们,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早抓事半功倍,晚抓事倍功半,越晚越被动。
1.3研究内容
我组本次研究的内容包括:生活性污染物;工业生产性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交通性污染物,特别是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性和工业性污染物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
1.3.1 生活性污染
主要表现有对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和填埋、焚烧等的方式导致田野,河边垃圾成堆,造成可怕的白色污染和水污染,同时又污染土壤和大气等。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渣等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河流的水污染严重,水体严重营养化,鱼类灭绝等。
1.3.2 工业性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发展带来的垃圾和水体污染。由于资金和技术的落后,在工业过程中,机械的噪声污染,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不乏直接偷排排放至环境中,造成大面积的农村环境污染,大大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程度!尤其工业固体垃圾污染可耕种土地,工业废水造成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
1.3.3 放射性污染
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各种高科技的产品也开始走进农民家,所以农村中的垃圾种类越来越复杂,因此导致各种放射性污染物业开始泛滥。居民放射性废物通常可分为下列几种形式:各种污染材料(金属、非金司)和劳保用品;各种污染的工具设备;零星低放废液的固化物; 试验的动物尸体或植株;废放射源;含放射性核素的有机闪烁液,其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
1.3.4 交通性污染
众所周知,柴油,汽油类交通工具产生的废气是无法化解的,如今农村也在发展中,机动车辆和机械早就走进农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代步和生产的重要工具,但随着这些交通车辆的增多,大气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它们对城市环境、河流、湖泊、海湾和海域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在发生事故时危害更大。
分析程序
通过对广东省的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地区的调查分析,整体把握分析广东省的环境现状。然后通过调查惠州、汕头,以这两个城市为基点分析粤东的生态环境面貌。同理通过调查湛江,茂名来分析粤西。粤北分析清远和韶关。云浮,位于中国华南西江南岸、是连接广东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枢纽,也作为此次调查的点。
通过在网上分发调查问卷,以及到实地去考察派发调查问卷。我们拟定在粤东、粤西、粤北各派发400份问卷,云浮派发200份。在分发的1429份问卷中,我们剔除掉无效问卷25份,保留了1400张的有效问卷。下面是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全省的环境现状。
1.5农村环境现状的成因及其影响
1.5.1 经济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工农业和城镇居民住宅建设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由于乡镇的工农业缺乏长远的规划,加上缺少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随意布点,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的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养殖业的三废的随意排放,造成农村大面积污染,特别是垃圾和水污染严重,导致水体严重的营养化,造成鱼类的灭绝。
1.5.2 人口学
人口的增长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随着人口的增加。一方面是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是人口的增加带来的生活和生产垃圾的增加,生产和生活中的产生垃圾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农村突出体现的是垃圾和水污染。
1.5.3 社会学
社会对环境的总体认识程度不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高,是导致环境问题严峻问题关键。社会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落后的文化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制约环境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物质发展带了了大量的生活和生产垃圾,但是由于对环境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这些垃圾和有效的处理,造成农村环境的日渐恶化。
1.5.4 城市灾害
城市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垃圾,未经过处理或者是简单处理之后,堆放或者填埋在城乡边缘的郊区地方。导致大量的固体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到河流里面,对城镇的水系造成严重的污染。
1.5.5 教育方面
农村的落后的教育环境与落后的公共设备,使得城乡居民对人与自然、环境保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有不同的看法,一方面乡镇落后的教育环境,使得乡镇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力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环境的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公共设备的不完善,对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垃圾处理力度不够,垃圾直接排放到农村环境中,导致农村环境严重污染。
良好生态生存现状的研究对策
3.1国家方面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制定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政策。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国家实施实施 “以奖促治”政策,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国家要通过财政的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不断完善“以奖促治”项目申报及管理。加强项目前期调研和储备,提高申报质量;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强化后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督促项目单位规范管理,公开透明,确保专款专用;重视抓典型,以点带线促面,并取得实效。认真开展环境成效评估,各地要成立环境成效评估专家组,在“以奖促治”项目完成一年后进行环境成效评估,加强指导培训,经验交流。
健全环境法规,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进一步完善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制度。把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环保工程、环保投入等目标及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增加环境保护考核绩效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的重要内容。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果。行动的正确,缘于思想的清醒。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实施“生态兴县”战略,在产业规划、城乡建设等各环节,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三不”(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利益。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谋求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与发展有关,也都是由发展造成的,一种是发展不当,还有一种就是发展不足。当前,人们对发展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有目共睹,而且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加大治理力度。而对因为发展不足产生的环境退化与破坏,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甚至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宁愿毒死,不愿饿死”,只要发展不要保护,当然是错误的;“为了不被毒死而宁愿饿死”,为了保护而拒绝发展,同样也是行不通的。发展永远是时代进步的主旋律。环境问题只能在发展中去解决,没有发展的保护是没有意义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发展,是文明发展、科学发展的基础环节;生活富裕,是文明发展、科学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生态良好,是文明发展的应有之义。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2地方政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关注,要把农村环境的好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指标,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的解决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来对待。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不搞危害环境的开发,不批危害环境的投资项目。同时积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检测,发现的污染要及时用专项资金配套解决,短期内要要把工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污染问题降到最低,对因决策失误或者是对于环境治理持消极态度的官员要追究责任。
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定期开展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督促和交流。要重点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通过修建水库、开渠引流、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等的措施,保护水环境,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加强对污水的处理。保护饮用水,保障生活和农业用水。
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工作。广东省定期组织对各试点市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召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试点工作情况。
在农村环境整治中,要加强对农村居民关于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一方面要要让居民意识到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环境的影响,避免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污染行为的重复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居民的节约资源的意识,要加强居民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观念。
健全环境法规,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
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各地区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各项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企业。完善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以环境的保护加快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环境的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3居民个人方面
1、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
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这也造成了城市中空气污染的加剧,这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环境的好坏,如果每个人都能少开几次车,多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2、减少抽烟次数或者戒烟
关于吸烟的危害是老生长谈了,但你知道么,世界上每年约有2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平均每13秒就有一个人因吸烟失去生命。据测算,吸一包烟(20支),生命就可缩短110分钟。而吸烟对于环境的危害就更加明显,吸一根香烟要散出2000毫升烟雾,在通风不良而吸烟者又较多的地方,每一亳升烟雾里含有50亿个烟尘颗料,是平常空气中所含尘埃微粒的5万倍,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工业允许阈值的840倍,试算下,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少抽1根烟,那对减少环境污染将起到多么大的积极作用。
3、多植树少用一次性筷子
树是城市的灵魂,有了树城市就“活”了。树木能吸收有害气体,有研究发现一公顷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树木所吸收的一些水分还能通过叶片蒸发,有助于清洁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少用一次性筷子便是对环境最大的间接贡献。一双一次性筷子,要用一棵大树或者是一根竹子来造。为了造这些筷子,不知有多少的树木被砍倒。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可减排二氧化碳20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多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植树造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等多种功能。
4、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而这一切只需要我们的举手之劳。中国有着回收废品的历史传统,我们过去回收废物,或许只是受贫困制约的不得已的手段;而在逐渐富裕的今天,我们回收废纸,则是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所捡回来的不止是一张张的废纸,那是我们的子孙安身立命的森林和河流。我们美丽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
第三章.结论
4.1结论
在寒假期间,我小组的成员各自回到家乡,不怕脏不怕累的深入田间地头,村户农舍,发放问卷,与村民交谈,走访村委会,了解实际情况,对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况拍摄了照片,又通过采访相关部门,从而对一些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1429份,其中有效问卷1400。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广东省农村地区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主要体现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垃圾与废水以及村民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农田、河流、湖泊照成严重的污染,致使农业的减产,村民致癌人数大增,甚至物种的灭绝等。然而农村环境的治理情况不容乐观,国家政府许多政策只停留在议案上,农村环境污染亟需整治,还我省广大农村的绿水蓝天!
4.1.1 主要的污染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我省农村主要存在以下污染污染问题: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人口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素质意识不高,传统的生活方式又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没有建立现代社会的处理垃圾的风俗习惯,还是以老生活过现代的日子。“建筑废料乱堆、污水乱流、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其中我们生活中用的电池(非一次性电池),含有汞或镉等有毒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如果留在地下就很容易通过雨水的淋溶,进入到地下水当中。这种污染是很难排除,生物学半衰期大概是30年,也就是你30年才能排出一半。因此这个对人的危害特别大。
(3)农村成为有毒有害工业产业转移与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这对本已遭受环境污染的农村更是雪上加霜。
(4)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在参与我们调查的自然村中,只有少部分的自然村配备了垃圾车和保洁人员,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堆积如山,对农村环境造成十分不好的影响。
(5)没有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普遍的做法都是将垃圾收集,然后焚化,填埋;或者是直接就找一块地倾倒
2.水污染。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在调查中发现:我省的大部分农村尚未引入自来水,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地下水。同时农田也是直接引已受工业污染的河、湖圩区的水灌溉,农田生产的粮食又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部分农民对此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3.工业企业污染。
近年来,各乡镇尤其是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少污染大户纷纷驻进农村地带,不仅仅是因为农村租地,厂房便宜,人力成本减少,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工厂,企业集团是标准的排污大户,都是由比较发达的地区回迁到相对落后的地区。为什么会大动干戈迁移整个工厂,迁厂可不是一件小事了,可能就是一个产业链的移动了。我们知道企业是以盈利的目的的,亏本的事是不肯定不会干的。从发达地区迁移到相对落后的地区,中间环节是必要增多,企业成本肯定要上涨的。为什么这般吃力不讨好的事还是要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居民,政府意识到这些污染了,反抗声音很高,意识很排斥,政府设置了很多压制性的政策,条例来限制企业的发展。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这些通过招商引资在乡村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都是一些落后的,被一线城市淘汰的高耗能大污染工业产业。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1)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一般来讲,喷洒农药就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膜的使用量为3571吨。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合肥地区每年要产生200多万吨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4.1.2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环境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局部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污染更加集中,由此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一个绿色发展的规划建议。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提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最休戚相关的环境利益。
(2)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落实生态市建设具体行动。
随着未来经济总量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会议提出了未来环境保护的目标——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几年来,农村环境污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生活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日益上升,农业、生活污染的比例、总量还在扩大。因此,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势头,逐步改善环境。

4.2建议及展望
鉴于目前我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通过与相关部门的采访与实地调查,经过研究分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4.2.1 政府方面
1.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开展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快集镇建设和旧村庄改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减少分散居住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活污染。同时尽快将城郊结合部的市容、环保等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在农村逐步推行乡镇、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切实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县级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2.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关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机制,完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严格责任追究制。”调整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资源利用指标、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经济和环境实现双赢。
3.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始终坚持城乡公平原则。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场化的道路。
4.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加大处罚力度,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机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制度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审批建设项目。克服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干扰。
4.2.2 社会方面
1.强化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力度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同时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企业污废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加快工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调整产业结构,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是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村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工业污染。
2.加强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4.2.3 村委会和村民方面
1.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为彻底改变社区农业组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按照“因地制宜、长效管理”的原则,开展农村组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建立农业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以实现村内公路路面整洁、 农户房前屋后整洁干净、堰塘和小溪等水面无漂浮物和垃圾且无发臭污水。、及时清运垃圾或焚烧深埋,无大量堆积等环境目标
2.村民自觉学习环保知识,不断增强环保生态意识,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当地污染工业。为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舒适的幸福家园创造良好的氛围。
3.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办法,科学收集处理生活垃圾。例如:交通运输条件好的地方,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模式;交通运输条件不好的地方,可采用“户分类、组收集、村运输、乡处理”模式进行。农村环境问题,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够解决的了的,要号召大家一起来,这样才能够援解环境问题,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同时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的调整工作路线,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只有人人参与农村环境卫生的保护,我省农村环境才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绿水青山蓝天阔!

获奖情况: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作品竞赛一等奖

作品图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