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通过对农村垃圾、污水问题的调查掌握农村环境污染程度,根据调查结果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呼吁、警示或建议决策行为,使农村发展不至于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并立足于调研目标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垃圾、污水处理经验和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提出适合解决农村垃圾、污水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同时综合地区特征及其垃圾、污水问题现状为农村可持续发展作出合理化的模型规划,为政府制定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某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广东省污染源总数60.2万个,占全国总数的10.1%,居全国首位。为了深入了解某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本作品采用资料收集、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广东省韶关农村垃圾、污水的污染状况与环卫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实地调查范围涉及20个乡镇、20个村庄和250户,并进行了具体的个案访谈。调研结果表明:(1)韶关农村垃圾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的排污和种植业的秸秆、地膜以及各类包装等;54.6%以上的秸秆随意丢弃或焚烧,秸秆堆肥和还田率较低;韶关农村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量为0.50kg。(2)农村没有污水管道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方式是随意倾倒或直接排放进入坑塘和河流;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粪污是造成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3)韶关大部分村庄未设环卫管理制度和垃圾堆放收运设施,也没有专门的保洁人员;各乡镇缺乏垃圾处理资金的投入。
基于此,作品提出了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防治、建设环境优美新农村的管理策略与技术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发展生态产业,实行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积极防治农村污染;搞好垃圾分类,实现农村垃圾综合处置;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多方筹措资金,选用简易适用技术,综合防治农村垃圾与污水污染。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二等奖
2011年3月获校级“丁颖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11年5月获省级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