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先锋军,是教育的实施者,在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009年9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他说:“国家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社会浪潮中,教师队伍是否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的补充,素质教育能否继续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我们整个民族能否真正从“少年强”走向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关注全体在校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意向。因此,了解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的从教意愿,探究影响其选择教师职业的因素,关系着未来教师职业的发展。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以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法。问卷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大学生从教育意愿的基本状况、对教师职业的态度、被调查者的家庭情况以及被调查者的性格特征。
4 调查方法
4.1 文献法
本次调查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现状,广泛阅读现当代的相关文献,通过参考其他优秀调研组对教师的历史、教师的职业现状、教师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为当前师范院校大学生从教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预测和探讨,并结合本次调研成果,提出科学的建议。
4.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以山西师范大学一校区部分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我们小组各位成员按比例将问卷派发的任务委托到各班的调研委员或者班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成功回收490份,有效问卷为487份(有效问卷是从回收问卷中筛选出来,被剔除的问卷为残缺问卷或自相矛盾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4%。本次调查活动从2014年4月开始筹备至2014年8月完成结题报告,期间进行了紧张周密的导师咨询、调研筹备、任务分配、问卷发放回收、数据统计整理、文献参考、总结报告等工作,历时将近半年。
4.3 样本状况
此次问卷调查,我们走访了包括山西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学院、物信学院、数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食品科学学院、生命学院、经管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0多个学院的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共派发问卷500份,其样本基本情况如下表:
性质 类别 人数(人) 百分比(%)
性别 男 113 23.2%
女 374 76.8%
年级 大一 170 34.9%
大二 94 19.3%
大三 162 33.3%
大四 61 12.5%
专业 师范 373 76.6%
非师范 114 23.4%
意愿 有意愿 344 70.6%
无意愿 143 29.4%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5 调查结果与分析
5.1 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愿望更强烈
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意向与年级是否有关呢?为此,问卷调查了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毕业后是否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结果如下:
图 1 不同年级从教意愿统计图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有意愿 64.12% 70.21% 77.16% 72.13%
无意愿 35.88% 29.79% 22.84% 27.87%
表2 不同年级从教意愿对比
从图表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有64.12%的大一学生、70.21%的大二学生、77.16%的大三学生、72.13%的大四学生是选择毕业后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这说明有意愿在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还是占大部分,这也符合我们学校的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比例分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高年级的学生选择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比例略高于低年级的学生,有35.88%的大一学生不愿从教,其它年级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愿意从教。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毕业后没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呢?为此,问卷问到“你之所以不想从事教师职业主要是?”,考虑到影响因素较多,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三项主要原因,结果如下:
图 2 拒绝从事教育事业的原因
从以上条形图表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在不想从事教师职业的143位学生中,最多是选择了“责任大,压力大”,有29.52%;其次是“工作繁杂枯燥”和“工资、福利不满意”,有23.25%和18.82%;选择“不喜欢与学生打交道”和“社会地位低,职位声望不高”有15.13%和9.96%;当然也有5.54%的其它因素。这说明了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职业的性质上,也有部分原因是在于学生本人的性格和兴趣。
5.2 超过一半的学生计划考研或考公务员
问卷问到“毕业之后,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这一问题时,143位不愿从教的学生对自己有不同的规划,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 3 毕业后未来规划饼状图
由以上图表我们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想要考研继续深造,选择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当老板的分别占19%和17%,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自己有其它的人生规划。相反,通过对344名在毕业后有意愿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就就业信息了解渠道的方式统计如下:
图 4 教师就业信息了解渠道
在这个信息高度繁荣时代,想要从教的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由以上图表可知,招聘会、互联网、同学朋友间的交流以及课堂老师的介绍时他们了解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而随着学生对报刊和杂志态度的淡薄,报刊和杂志已经不是学生了解教师就业信息的主流。问到影响他们选择从教的作用因素,学生有不同的原因。结果如下:
图 5 学生选择从教的影响因素
从图表上的数据可以看到,有27%的学生选择当教师的最重要因素是“工资福利”,选择“工作环境”和“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有19%和18%,而因为“家庭环境”选择当教师的有15%,只有10%、7%的学生是因为“政府政策”和“地位声望”而当教师的。
这可以看出,学生选择当教师的最重要因素是自身因素,即考虑教师的工资福利状况;之后是社会因素,即考虑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受家庭因素影响的程度略低于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这种现象表明: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选择从教时,逐渐摆脱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是更加睿智理性地去考虑教师职业,在经济层面,也间接反映出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5.3 大多数学生觉得教师职业有意义
那么,受调查的学生分别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是如何呢?为此,问卷问到“你对教师职业的评价”,结果如下:
图6 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评价
从图表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回收的487份问卷中,有51%学生普遍认为教师职业较累但很有意义,同时也有27%的学生认为教师职业枯燥乏味但有价值;只有大约17%的学生认为教师职业是轻松有规律很有价值。但是仍有5%的认为教师职业意义不大。
以上数据说明了,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认为教师职业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教师职业的责任重,压力大,很累,枯燥乏味。工作必然离不开薪酬,那么问到“你觉得薪酬与工作的关系”后,学生也表现了明显的规律,调查结果如下:
图 7 学生对薪酬与工作关系认识情况
从图表的数据可以看到,在所有回收的问卷中,有296份是认为需要在工作中感到充实并获得合理薪酬回报,同时有将近15%是觉得找工作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挣一分工资”,有14%是觉得工资多少是次要,只要工作舒适安稳,只有6.6%是认为“干什么是次要,只要钱多就好”。当然,从统计结果中也发现有10份问卷认为“没有钱什么也别谈”。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更注重工作带给他们的充实度和舒适度。而从事教师职业不强烈的学生觉得金钱比较重要。
同时,通过调查,关于“毕业后,你想到哪里从教”这一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倾向于去中小城镇和大城市,去农村从教的学生只占7.8%。
5.4 学生的性格与学生的教师意向密切相关
是否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不仅仅是决定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那么,学生的性格对他们的教师职业意向的影响有多大呢?对此,问卷问到“适合你的性格是?”
图 8 学生性格分析
从图表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性格时,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性格认识较为明确,通过对问卷的解读,我们发现有意愿当教师的学生比没有意愿当教师的学生更多地认为自己是活泼好动、直率热情、冷静严谨、着重现实、反应迅速、善于交际,并且这些性格都是当教师必备的。说明了学生的教师职业意向是与学生的性格密切相关的。
5.5 家庭经济上、态度上的支持,是选择教师职业的基础
家庭是我们经济的来源,精神的支柱,它在我们职业生涯的道路上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家庭中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态度?首先,本次调查分别从家庭的经济水平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从事的职业的角度来研究。在问到:“你的朋友中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吗?”和“你的亲人中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吗?”,学生的回答如下:
图 9 学生亲人、朋友从教情况
以上数据显示:受调查的学生中,有将近65%的学生的亲人、朋友中都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约为35%的学生的身边没有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因此,亲人朋友中是否有人从事教师职业,对学生的专业选择,职业意向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此外,本课题还从家庭的经济情况来研究影响教师职业意向的因素。家庭收入为我们的择业就业提供经济和物质基础,师范专业从来都是被认为的“省钱”的专业,那么家庭收入的高低对他们专业的选择有怎样的影响呢?在问到“你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大约是多少”时,被访者的回答如下:
图 10 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
以上折线图显示:人均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学生有68人,而人均月收入在800-1000元的有110人,此外,人均月收入在1000-1500元和1500-2000的分别为123人和84人,2000元以上的有102人。因此,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集中在800-1500元。而且,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师范专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处于较低水平的相对较多,而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即师范专业学生总体上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非师范专业学生,而师范专业绝大部分学生是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由此可见,家庭收入较低是大学生选择师范专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一个影响因素。
总之,家人对教师职业的态度、亲人朋友的职业以及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是影响教师职业意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家人的支持,亲人朋友中有从事教师职业以及人均收入较低的家庭,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更为强烈。
5.6 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不大,前景不好,影响学生教师职业意向
由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它的受众群体是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为祖国的未来培养输送人才。特别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教育可以成就希望。但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声望却较低,这种不对称性影响了人们选择教师职业的意向乃至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被问到:“在个人发展方面,你认为教师职业的发展空间如何”时,统计的结果回答如下:
图 11 学生对教师职业个人发展空间的评价
以上图表显示:在受调查的人群中,认为教师职业“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只有99人;认为“发展空间不大,但会有满足感”的有263人,占总人数的54%;认为“没什么发展空间,只是没得选”的有88人。由此看出,不论学生是否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他们多数认为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不大,同时,同对问卷的查看中,我们留意到,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群中认为教师职业都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高于无意愿从事教师职业。从这一点可以得出个人发展空间大与否会影响他们的教师职业意向。
另外,在对教师职业的发展空间上,还呈现出年级上的差异:大三的选择“有很大发展空间”较多,大二次之,大一最少,而选择“发展空间不大”或“没什么发展空间”的则是大一最多,大二次之,大三最少。出现这样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不同,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可能对教师职业有着更深的理解,从而影响他们的教师职业意向。
在问到“你觉得当老师的前景如何”时,回答如下:
图 12 学生对教师职业发展前景的评价
上图显示:选择“没什么发展潜力”的学生有67人,占总人数的14%,而有242名学生认为“工作很努力才能有发展的可能”占50%;意识到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也仅有20%。通过对问卷关于该问题的综合考量,发现无论是从教师职业的个人发展空间还是教师职业的发展前景,师范专业的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都比非师范专业的强。他们对教师职业特点的不同认识影响到他们是否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
另外,从教师职业地位、工资水平上看,在被问到“你认为目前在社会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什么和“你对目前实际工资与期望工资的比较”时,回答如下:
图 13 学生对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评价
图 14 学生对实际工资与期望工资的评价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处于“中层”或是“中上层”,从学生对工资的态度统计中,我们发现,有47%认为教师的实际工资偏低,极少数的人认为实际工资偏高,只有24%觉得教师的工资与自己的工资期望是相称的。教师职业的地位不高,与其在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对称是为大部分人所认同的。因而,提高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对发挥教师的作用,发展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来讨论影响师范院校大学生从教意愿的因素,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只属于中层的社会地位,职业本身发展空间小,实际工资水平不合理;而对于以上关于教师职业的态度上,还表现出师范生比非师范生更加乐观的差异。因而,提高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学生从事教师职业。
5.7 大部分人认为学生和家长还是比较尊重老师
社会上不同群体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和对教师职业的态度也是影响教师职业意向的重要因素。这关系到从教成果是否被认同和教师自身被认同。那么,与教师相关的群体——家长、学生等对教师职业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于是,本调研小组就“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将如何对教师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行了调查。
在被问到“你认为,家长对老师的态度是”和“你认为近年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程度怎样”时,被访者的回答如下:
图 15 学生对教师尊重程度统计图
图 16 家长对教师的尊重程度统计图
上图显示:绝大多数的家长是比较尊重教师的,占64.5%,学生中一般尊重教师的不到一半;有37%的学生有点不尊重教师,家长对教师的忽视和不尊重所占比例较小。从上面两个图表可以判断,无论是否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多数人都认为学生并非都是尊重老师的,而且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程度呈下降趋势。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还是比较受到家长的尊重的;另外,在家长对教师工作的配合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认为是目前的家长是“比较配合”教师工作的。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中逐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像以前那么具有权威性;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优越感也渐渐推动教育向更加文明的层面发展。从高高在上,厉声呵斥到亲近学生,良师益友,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由上可得:家长和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职业的评价对教师职业意向影响并不明显,虽然多数大学生认为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尊重程度较高,但仍有一些认为存在不尊重,并且他们对老师的尊重程度是在下降的。
因此,提高教师的声望和职业形象,还需要加强教育学生,提高他们对教师的尊重意识。
6 讨论与建议
针对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本调研小组通过小组分析讨论,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6.1 国家政策层面:注重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
问卷中分析到“学生选择当教师的最重要因素是自身因素,之后是社会因素,只有少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因素而选择当教师的”。这说明就个人因素而言,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足,无法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主动积极地从事教育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问卷的数据也反映“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职业的性质上,也有部分原因是在于学生本人的性格和兴趣。”即目前我国教师行业的工作环境比较严峻,职业压力大。
因此,在国家政策方面,应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包括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以鼓励教师克服工作压力,全力以赴投身教育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下一代。
6.2 学校学院层面:重视培养师范生,为非师范生创造机会
近些年,我校新增一些非师范专业,而且将来非师范生和师范生机会均等,都必须经过考核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那么山西师范大学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应同步加强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培养力度,为愿意从教的非师范生创造更多机会,也为优化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更多挑战。
6.3 教育管理层面:增加贫困生补贴,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家庭因素中对于大学生从教意愿有着直接的基础性的作用。尤以家庭经济因素对于学生的职业选择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相对于非师范专业,师范专业在学习经费方面还是相对廉价的,这就吸引了很多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进而制约了他们的职业选择。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在毕业后不愿从教,而部分尽管任职在教师工作岗位,但也容易失去工作热情,在教育教学中容易感觉倦怠。
基于这种现况,学校及教育机构应加大对于学生特别是特困生的补助,以减轻其求学的压力增,加强从教意愿强烈的学生的培养,使教育资源真正用到对教育事业有热忱和兴趣的学生身上。这样在节约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能真正地将教育资源惠及那些渴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群体。
6.4 学生自身层面:养成良好习惯,完善自我性格
在问卷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性格与其从教意愿密切相关。在对学生的性格分析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对于自己性格较多倾向于直率热情、善于交际。而无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对于自己性格更倾向于反映迅速、冒险敢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即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对于自己职业前途的选择可能是基于对自己性格的认识而做出的选择。
教师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它需要与多方社会群体打交道。这要求教师对自身有清楚的认识及要求。良好的交际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迅速的应变能力等都是作为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
因此,作为一名“准人民教师”,在要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完善自身性格,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
山西师范大学第八届“挑战杯”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