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优秀作品>>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中国刺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湖北省武汉、荆沙、洪湖地区汉绣流派的调查研究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小类:
数理
简介:

通过对湖北省武汉、荆沙、洪湖地区汉绣三大流派的社会学考察、文献研究、市场调研、比较分析,追踪其历史变迁规律,研究其文化内涵,把握其现实生存状况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结合汉绣的衰落现象分析其深层次文化原因,探讨汉绣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价值及必要途径,为汉绣走向文化产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汉绣乃至中国刺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详细介绍:

通过对武汉、荆沙、洪湖地区不同流派汉绣遗产的田野考察、文献资料研究、市场考察、历史考察、文化考察、以及同姊妹艺术进行比较分析。在把握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汉绣目前存在二元并存现象的观点,即“雅”与“俗”二元文化并存, “汉”与“苏”二元市场并存;进一步研究了汉绣遗产传承与发展问题,首先研究了汉绣遗产的传播方式,然后提出了传播策略,旨在完成文化的统一;又提出了传承发展的必须途径,即结合文化学研究、结合设计艺术学、结合纺织服装学、结合经济管理学、结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企业市场运作的“六个结合原则”,进一步通过传承与发展刺绣遗产,实现最终的有效保护工作。
(1)站在楚文化的视角,追溯了汉绣的历史线索。立足于文化变迁现象,站在整个文化圈的范围内挖掘汉绣的历史渊源。对于现实风貌的考察,主要从生产组织、从业人员、市场状况、社会环境展开,力求介绍现状的同时,引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2)从文化的层面思考汉绣,认为主要存在“二元并存”现象。汉绣的二元并存主要是“雅”、“俗”, “汉”、“苏”的并存,“雅”与“俗”表现在艺术风貌、选题、材质、工艺方面等方面,主要是一种历史的原因;“汉”与“苏”表现在市场方面,主要是地域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时代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所致。
(3)讨论汉绣遗产传承与发展问题。先是肯定了汉绣作为工艺美术的良好经济属性。然后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地域性”与“时代性” 的核心问题。解析汉绣遗产与地域文化传播,通过分析传播方式,即实物传播、表演传播、媒介传播,提出传播的策略要形成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要形成传播层次的多元化、要形成传播周期的有效化、要形成传播内涵的地域化、要形成传播内容的品质化,目的为更好的通过刺绣载体有效的传播优秀的地域文化形象并建设文化产业。最后提出了汉绣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必由途径,即结合文化学研究,开阔视野,将工艺文化放到大文化的范围内展开研究,进行汉绣文化的创新研究;结合设计艺术学,以把握汉绣绣品的形式美和地域性问题;结合纺织服装学,以提供汉绣物质基础(包括纺织科技基础)和文化基础;结合经济管理学,加强汉绣文化产业运作的理论对策;结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提供政策基础和社会基础;结合企业市场运作,以提供绣品交易循环及文化传播基础,并实现汉绣遗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获奖情况: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三等奖
获奖情况:
[1].作品获得第八届湖北省挑战杯特等奖,2011.6;
成果的鉴定及评价意见:
[1].湖北省文化厅.见附加材料;[2].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见附加材料;[3]湖北省妇女联合会妇女发展部.见附加材料;[4].湖北省群众艺术馆.见附加材料;[5].荆州市文化局.见附加材料;
论文发表:
[1]. 比较视角下汉绣生态环境刍议[C]. 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 2011.2;[2]. 汉绣市场运营中的绣品优化研究[J]. 纺织科技进展, 2009.6;[3].浅谈汉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山东纺织经济,2009.4;[4]. 解析慢设计及其对服装设计的影响[J]. 纺织科技进展, 2010.2; [5]. 论汴绣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纺织科技进展, 2009.3; [6].现代汴绣绣品的变迁[J]. 四川丝绸,2008.4; [7]. 论汴绣发展的文化对策[C]. 服饰新视界. 2009.1;
项目情况:
[1]. 项目参与:构建湖北中东部地区刺绣文化产业带的研究(编号09YJA760034). 教育部社

作品视频

作品图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