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优秀作品>>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北京某高校本科生手机报使用情况调查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小类:
数理
简介:

随着通信技术的提高以及传播媒介的融合,手机报应运而生。自2004年落地中国,7年来手机报用户超过1000万,其中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 。本文以北京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为例,通过调查手机报使用情况,并将其与其它传播媒介相比较,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手机报在大学本科生中的传播角色进行定位,并分析其传播效果,希望为手机报完善自身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详细介绍:

一、手机报使用概况分析:
1.手机报用户特点:男性为主。考虑到我校只有一个理科系,男女比例约为1:2,但在样本总量相等的情况下,男性用户还是略多于女性用户。说明在此校在校本科生中,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
2.手机报信息的特点:手机报传播的信息是一次性的。据调查,39.7%的用户对手机报都是看完就删,而且67.7%的用户只看一次。由于手机报传播的信息多为5W+1H模式,只是大概阐述了新闻的6大要素,因此没有必要储存、重复阅读,限于手机内存,用户会将其删除。
3.手机报传播的特点:对受众而言,信息是被动接受的,即使关机,开机后还是能够接收到手机报。而且手机报较其他媒介,包含的信息量少,受众可选择范围小,因而传播效果好。
4.订阅手机报的原因:29%的用户是被动接受的,即套餐赠送。其余的用户无论是出于娱乐、朋友介绍,还是为了方便了解信息(所占比例最高)而订阅手机报,都体现了手机报在用户心中是物有所值的。
5.在手机报较传统媒体的优势中,排名最前的是移动性,传播及时次之。只要你携带了手机,只要有信号,就能收到手机报。传统媒体有固定的发行时间,例如报纸内容只包含发行时间点之前的新闻,但手机报(尤以WAP版、客户版为代表)则可以及时的跟进新闻事件。虽然其及时性的特点跟互联网相比还有差距,但是互联网摆脱不了电脑、调制解调器等设备的限制。
6.在手机报用户了解信息的各大媒介中,手机报已经是继网络、报纸之后的第三大媒介
二、手机报发展瓶颈及解决措施:
从手机报自身来看:
1.手机终端限制:手机报发展受到手机终端的限制,如果手机没有上网功能,则无法使用WAP版和客户端模式。目前91%的用户使用彩信版手机报。而且手机信号等条件会影响手机报收到的时间。可见手机报要想发展还要解决好手机终端的适应度问题,推广手机上网功能。
2.费用方面:无论从手机报用户目前使用的手机报价格、他们的期望价格以及非手机报用户的期望价格来说,排名第一的都是免费。但考虑到运营商、通行商的成本及利益问题,我们认为排名第二的3-6元应该是一个双赢战略。
3.发送频率方面:77.2%的用户每天收到2-3次,而且有73%的用户认为目前的频率适合自己的需求。因此2-3次为最优发送频率,手机报可以继续以此为固定频率发送。
4.内容方面:手机报内容多来源于报纸、网络、杂志,对比手机报用户和非手机报用户,手机报用户从报纸、网络、杂志中了解信息的频率明显减少。在手机报的众多内容中,新闻类信息和服务类信息最受欢迎。手机报的订阅并不能改变用户从其他方面了解信息的频率。这与手机报内容过于简单有关。应改变现有报道方式,使信息更有深度。加大每期手机报新闻类和服务类信息含量。
5.用户数量方面:手机报自2008年起有了较大的发展,从用户数量上来说,有了很大的增加。而且对于非手机报用户而言,只有2.3%的人身边没有手机报用户。但是我们也不能被这部分数据迷惑,必须考虑到手机报用户中有高达48.7%的用户是免费(套餐形式)获得手机报的。
6.可靠性方面:40.3%的用户相信手机报中的信息,56.1%的人抱有理性的态度,根据具体情况判断,69.8%的用户对于手机报的用户会通过其他媒介对手机报内容进行查证。传播过程中,信源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在任何一次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先要自己判断信源的可靠性,如果信源不可靠,会影响媒体的发展、生存。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
1.宣传力度不够:非手机报用户通过外界广告、同学推荐等原因考虑订阅的人为50.4%,仅仅比没想过订阅的人多了0.8%,可见手机报在广告宣传方面有所欠缺,要开拓市场,挖掘潜在受众。目前非手机报用户对于手机报的印象停留在一般,只有37.2%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挺好的,要想扩大受众,手机报要增大宣传力度,突出手机报的特点,争取获得更多的非手机报用户认同。通过他人推荐和短信套餐广告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手机报,这样非手机报用户更易接受。
2.受众群划分不明确:对潜在受众市场没有明确的划分。55.8%的非手机报用户每天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来了解新闻,他们是手机报一大潜在受众群,手机报可以满足他们及时、方便了解信息的需求,节省他们的时间。不同的性别喜好的信息类型也不同。

对于非手机报用户而言,不订阅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自身观点(觉得没必要,其他媒介就够了、就是不想订)、手机报自身因素(手机报内容太少、费用高、不便于阅读)、手机终端的限制(手机不支持)、手机报宣传不够(没听说过、不知如何定制)。上述各项所占比例分别为54.3%、37.2%、20.1%、10.9%。因此,如何改变潜在消费者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但手机报自身的改变也不容忽视。目前手机报的价格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对于内容的详细程度,我们也要摆脱手机报内容的新华社风格,让新闻形式动起来。
四、手机报传播效果分析:
(一)传播效果受到受传者的个性影响,个人信息行为特征会影响传播效果。例如受众在阅读时受受众兴趣的影响会更多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信息,对于这部分信息,信息到达率(指受众接收的信息占总体的多少)高。
(二)信息的二次传播。91.5%的用户在阅读手机报后会和同伴分享,因此手机报不仅经过了从通信商、运营商到受众这一传播过程,而且还有信息的二次传播,即通过人际传播。
(三)手机报可信度较低,大多数用户会进行查证。总体而言手机报信源的可信度较低,只有43.3%的用户会相信手机报中的信息,69.8%手机报的用户会通过其他媒介对手机报内容进行查证。对于信源不可靠的信息,传播效果会打折扣。
(四)手机报传播效果主要集中在认知层面,体现在环境认知,增加知识量方面。但也扩展到了观念价值层面。

五、手机报前景预测
目前超过50%的用户认为手机报将和传统纸质媒体地位均等甚至更有优势,45.5%的用户认为手机报依托于传统纸质媒体,这与目前手机报发展现状有关。手机报运营商没有独立的采编部门,从其他媒体购买信息,再通过通讯商将信息以彩信形式发送出去。但鉴于手机报同传统纸质媒体相比便携性、及时性等特点,有45.5%的手机报用户认为手机报将会取代传统报纸。对于手机报同传统报纸竞争结果的预期虽然带有个人色彩,但也反映手机报发展的迅速,手机报较之传统报纸而言确实具有不可质疑的优势,这些优势得到了几乎一半人的肯定。
随着运营商宣传力度的增加,手机报自身的不断完善,拥有着广阔受众市场前景的手机报将会成为各大媒介中的新星

获奖情况: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省赛三等奖
2009年11月获第十一届“智慧星火”(校级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新闻与传播组第一名

作品图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