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碳足迹”的提出动态地揭示了以消费为导向的碳排放情况。结合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建立碳足迹模型,计算出30省区的碳足迹,并对各省区的经济联系、影响贸易来往的因素、责任碳排量、节能减排指标的确定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发现: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发达产业、资源等因素与其贸易联系中的碳足迹均有较大关系;国家在制定各省区节能减排指标时,可与碳足迹相结合,得到更加合理的结果。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而对于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环境上的极大挑战。然而,传统的计算碳排量的方法将省份以及各产业当作独立的单位,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贸易联系对碳耗用量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地展现出它们在贸易联系下的碳耗用的动态过程。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消费作为产品流程的终端可以认为是引起资源减少和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对于碳排放来说,正是人类对于产品的最终需求使得在产品的生产及销售等每一环节中都存在碳排放。因此,引入“碳足迹”的概念。
碳足迹的概念首先由英国在2006年提出,主要用于标识特定活动、特定产业或者特定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通过计算由需求诱发的碳排放量,碳足迹直接揭示了省区间由贸易联系带来的碳排放以及对资源的影响。
在各省区碳足迹的计算中,本文利用30省区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基于投入产出表可以有效地分析出不同部门间的贸易联系、相互影响以及产品间投入和消耗的关系。利用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碳足迹的优势就在于由其可算出各省区各部门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和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
本文将碳足迹的概念与投入产出表相结合,建立碳足迹模型,计算出中国30省区的碳足迹以及与贸易联系相关过程的碳排量。 由碳足迹的计算结果,本文得到如下结论:辽宁、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的碳足迹较高,其中辽宁、广东远远高于其他省区的碳足迹水平。而青海、海南、福建、宁夏、重庆的碳足迹较低。对于经济水平较高的省区,外省调入碳足迹、进口碳足迹较高,则其与外界联系较为紧密;对于经济水平中等且工业水平不高的地区,或是资源不丰富、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地区,为了满足省内需求有很大一部分须从省外调入。对于一些工业发展地区或是具有丰富资源的地区或是地理位置优良的地区,它们为其他省区做出的贡献较大,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自己省内需求,也供给其他省区使用。进出口碳足迹较高的地区均为东南沿海城市或是港口城市,是我国与外国的主要贸易联系枢纽。此外,国家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确定各省区节能减排指标时可以将各省区碳足迹的情况考虑其中。对于一些自身碳排量不高的省区,可考察其实际碳足迹的情况,若其大部分需求来自其他省生产产品的供应,则这些省区也应为自身需求所带来的其他省区的碳排量负责。而一些碳排量相对较高的省区,其碳排量可能是由于生产满足其他省区的产品而引起的,则应考察其责任碳排量来确定节能减排的指标。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三等奖
此作品获校级2011年举办的第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一等奖;
此作品获北京市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