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索之路 > 互联网空间的观相术——文化哲学视阈下的粉圈生态建构
互联网空间的观相术——文化哲学视阈下的粉圈生态建构
34人文学院
作品介绍

作者:钟希君 所属院系 人文学院

指导老师:夏莹 所属院系

 

关键词:粉丝-文化工业;权力-话语;消费主义

 

摘要

如今,“饭圈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片疆土。周杰伦和蔡徐坤的打榜大战,粉丝加上庞大路人大军助力周杰伦超话登顶;肖战粉丝与AO3的“不共戴天”,众人去各个品牌表态“我们不喜欢肖战”,通过饭圈的方式反击饭圈……饭圈文化不再是“非主流”的存在,而已然成为了一种不得不回应的文化现象。然而,在当下中国的学术界,对于饭圈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青少年狂热追星的抨击,说教意味浓重,理论视域狭窄,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文化工业与粉丝的双向互动

数据,作为当前明星流量的体现,一向被认为是文化工业操纵粉丝的典型例证。我们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论证,着重指出数据危机的可能,以此延伸思考饭圈如何反向对文化工业施加影响。实际上,在粉丝内部,对于数据“无用论”和“水分”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歇。当粉丝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数据的压力又不得不服从时,就会产生一种荣耀的自我牺牲的心理。这构成了我们提出的“双向造神”模型的基本框架。

泥塑:性别重构与话语斗争

我们对于饭圈文化的研究并不限于现象的远观,也涉及文本的细读。我们阅读了大量泥塑文本,分类梳理经典创作母题和人物形象。泥塑是近两年饭圈兴起的一个新潮流,常用于女化男性,这在饭圈文化研究中还是少有人关注的领域。我们发现,尽管泥塑体现了一种对性别气质的改写重构,被很多粉丝看作先进的女权主义、平权思想表达方式,但就模板来说,又贯彻了诸多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相比于平权,泥塑与饭圈内部话语权的联系更为紧密,熟练运用泥塑玩梗、创作或情绪表演的粉丝更可能成为意见领袖。泥塑作为新兴潮流,与先锋者的身份暗合,渗透了话语权力斗争。

 

产出:论文、综述与田野日记

本项目产出包括概念史、六万字综述及部分定量分析研究的论文;《伯明翰和法兰克福的风格比较》及《启蒙辩证法》等书籍的文献综述及读书笔记;对稻增龙夫、太田省一、植田康孝等爱豆文化研究的阅读与概要提炼;田野日记两篇,字数近两万字,以“路人到粉丝的跨越”为田野日记的视角,保存了大量文字、视频链接、截图、录屏等资料。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  登录后可以发言~
全部评论
主办方
承办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