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法律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必须有效地予以回应。然而,由于法律疏离于社会而导致回应乏力。作品基于云南省文山州的调查探讨增强艾滋病防治中法律的回应性问题。重点探讨两个问题:法律如何定位艾滋病问题;法律在艾滋病问题中如何定位自身。随之强调保障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和其他易感人群的合法权益之必要性。最后探讨增强法律回应性的路径。
作品系2009年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法律与社会科学多重视角下的边疆多民族地区艾滋病综合治理研究”(编号:91067301)的学术成果之一。作品以详实的文献综述分析和在云南省文山州调研所获得的访谈、观察资料为信息储备,以探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以法律多元主义为立论基础,综合运用典型个案分析、定性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聚焦软性的调整型法,探讨增强法律回应性的路径。
在现代社会,法律作为最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艾滋病防治缺乏法律的助力与保障将导致不可想象的灾难性后果,这迫使我们思考如何使法律得以有效回应艾滋病防治中的社会需求。
作品通过递进式剖析法律如何定位艾滋病问题和法律在艾滋病问题中如何定位自身这两个关键问题,强调社会需要认真对待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和其他易感人群的权利。法律则应该更具弹性和张力,更加开放、宽容。随后从两方面探讨增强法律回应性的路径:其一,承认其主体地位,增强其参与性;其二,重视国家法律与社区非正式规范的良性互动。在文章结语部分强调:法律在有效回应艾滋病防治社会需求的同时,亦经历了自我完善的实践。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省赛三等奖
作品获云南大学2011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获第六届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节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