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说:在评审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此次竞赛中很多学生将作品与社会实际、国家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现在看来,大学生创新作品能达到这种程度是很了不起的。为了了解真实情况,有的学生连续几年去西藏调研,相信具有这样精神的学生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
评审专家、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李世生说:今天看到的作品都很有创意,想法很好。不但都很贴近社会,涉及工业、生活、救灾、抢险、节能等多个领域,而且还追踪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大学生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在学校期间应多关注科技发展、前瞻性技术和人们的生活所需。
评审专家、孟嗣宗表示,“挑战杯”竞赛的水平一届比一届高,实用化、产业化是今后比赛的必然趋势。创新并不是泛泛而谈,有些没有实际作用的创新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实际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做项目时结合实际,注重产业和专业学科的发展。
此外,还有评审专家表示,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时代刻苦学习,牢牢把握基础的专业知识,然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向书本、向老师、向社会学习,并要多参与社会实践,要充分利用近几年学校以及社会为学生营造的科技创新氛围和各种有利条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在设计作品时,最好紧密结合实际,如果简单从概念出发的会和实际需求离得较远,反而从实际需求出发的作品,其实际应用效果会更好些。所以大学生应多结合实际,善于观察,增强创新精神。(齐靖 俞佳敏 袁康)
给大学生一块创新的净土——专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龙
本次“挑战杯”评审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龙在百忙当中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简要介绍了本次大赛科技类作品的评审情况,并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现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参加过多次“挑战杯”评审工作的专家评委,吕龙对于“挑战杯”有很深的感触:“挑战杯”是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和其它竞赛不同,“挑战杯”竞赛没有功利性漩涡,并不涉及如高考加分、免试上大学等功利因素,参赛大学生是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对科学研究的热爱,这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非常有帮助。很多参赛学生非常出色,有的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跟老师做科研,有的对于学科理论的理解甚至达到了硕士生、博士生的水平,还有的学生已经在国际知名刊物上以第一、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过多篇论文。
吕龙说,本届“挑战杯”更突出两点,一是参与,往届“挑战杯”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更多的是学生精英在做,本届竞赛凸显大众化,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科技课外活动中来;二是创新,无论作品的研究方向偏重基础还是应用,都具有创新点。
谈到创新教育,吕龙建议学生在做科研项目时不要有功利心态,学校应该更多地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在授课过程中不局限于教科书,而与学生一同探索,让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能更早更快地了解到最前沿的科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宗旨, 类似“挑战杯”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研究挑战性课题的积极性。
相关新闻>>
-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银奖名单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关于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 陕师团 关于组织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 中国矿业大学 关于举办2012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三届“挑战杯”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通知
- 关于举办北方工业大学第七届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 关于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海事大学校内预选赛的通知
- 关于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南昌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