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中国青年报新闻 | 广东工业大学:当好挑战杯东道主

组委会 发表于 2015.11.18| 点击数12628

  两岸四地大学生创客空间在广东工业大学成立

 

  跟随“挑战杯”成长起飞

 

  “挑战杯”国赛进入倒计时,广东工业大学的伍鸿辉和队友仍在奋战,不满足于省赛作品,尝试用新的思路做“飞艇”。

 

  他们的项目是《全向可倾转多旋翼变体式浮空器智能搭载平台》,通俗点解释,为一款“结合多轴无人机技术的飞艇”。这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在广工早有珠玉在前。2013年,师兄们凭借“全自动驾驶多旋翼无人机智能飞控系统”作品获得“挑战杯”一等奖,让伍鸿辉在内的新生激动不已。

 

  “大家都梦想着自己的作品也能在天空飞翔,参加挑战杯。”伍鸿辉回忆道,那时他决定组队投身相关研究领域。

 

  多旋翼无人机的热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其极高的可操控性——可以对其上下、左右、前后的平移和方向旋转等自由度进行独立控制。但多旋翼无人机也有缺点:续航时间短、载重量小、安全性较低,“很容易砸下来,一旦高空砸下,就毁掉了。”伍鸿辉说。

 

  伍鸿辉补充说,“我们决定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在拥有超长续航时间和超大载重量的同时,具有高度的可操控性和安全性。”团队志向远大,虽然一开始他们对飞艇一无所知。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团队只有两人,伍鸿辉搬进师兄宿舍,抓住一切机会“偷师”;另一位队员在暑假期间,每天看代码数个小时。后来团队人数增至7人,团队查阅各种相关书籍及论文,但没有一本书或论文能详细教导如何做出一艘飞艇。“我们只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伍鸿辉说。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新型飞艇是一个系统性非常高的工程,横跨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算法与程序设计、动力与能源、航电与通信等领域,“项目中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项目”。但这7个本科生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为了做飞艇,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埋首钻研,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尽量多的知识输入脑海。从一个学术小白,他们开始学习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飞控算法的编写,摸索如何设计电路、选用各种复合材料并加工,尝试与各种商家和厂家打交道……

 

  “很多人认为我们很厉害,因为能做出系统性如此之高的项目。”伍鸿辉并不同意这种观点,恰恰相反,是通过这个项目他们才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变成同学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想从这个项目中获得更大的进步。”伍鸿辉坚定地说。

 

  由于飞艇体积非常庞大,只能在室内完成部分工作,大部分工作都在室外完成。伍鸿辉还记得,没有一丝风的酷热夏天,他们在室外用烙铁头焊接,任由鼻尖的汗水颗颗滴落。烈日下,他们也曾无数次追着飞艇奔跑,不厌其烦地进行测试。他们还试过在严寒的冬天,为了收到GPS信号,用冻僵的手指调试程序,对动力系统进行精细的调节。既然目标在高空,便没有理由在半山腰折返。

 

  最终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伍鸿辉介绍,他们的作品结合了多旋翼飞行器和飞艇,飞行器上方是飞艇艇囊,下方是四旋翼结构,四旋翼结构使用双吊舱,且四个旋翼可以全向倾转,初步实现了长续航和大载重量。“与采用同样动力的多旋翼无人机相比,我们的实验艇载重量翻3倍,续航时间翻1倍。”伍鸿辉说,而且它实现了垂直起降、原地转向、空中倒车、定点悬停等具有高度可操控性的功能。目前,项目已经申请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已获得受理。

 

  参加“挑战杯”校赛和省赛的作品,虽然都是四旋翼飞艇,但作品却“升级”了,伍鸿辉分别称它们为“3米艇”和“5米艇”。而获得省赛特等奖拿到国赛入场券后,团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参赛的作品——团队称它为“13米油电混合动力艇”,具有更强的抗风能力、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大的载重量。

 

  “校赛的作品完全是手工做出来的,运用的是DIY思路。省赛作品遵循的是智能硬件的思路,而国赛的作品遵循的是航空的思路。”伍鸿辉说。这也是为何临近比赛,团队仍在没日没夜“赶工”。伍鸿辉正在接受采访的时刻,他的队友有的正在选传感器,有的在调算法,有的在开孔走线……为了同一个荣誉而忙碌。

 

  伍鸿辉笑着说,省赛的时候优哉游哉,迫使他们在国赛“挑战自己的极限”。所幸,团队早已习惯了高强度、高效率工作,“比赛比的是时间”, 伍鸿辉说,“只有挑战自己,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把脉”农村电商

 

  去年暑假,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许怡婷带领团队,把家乡的一个淘宝村当作研究对象,为农村电商的发展“问诊把脉”。今年“挑战杯”,团队把深入的调研打磨出两万字报告,一举获得广东省赛特等奖。

 

  偏居一隅的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3年前许怡婷来过这里,还是“道路泥泞,危房残旧”。“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只剩下老人在村里,田地荒芜,像个空村。”许怡婷回忆道。

 

  但去年暑假前去军埔村调研时,展现在许怡婷面前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崭新敞亮的电商学校,围墙上大红字体写着“开淘宝店,自己当老板”的标语,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拿货、打包,穿梭于各淘宝批发店,处处都是一派繁忙景象。破旧的村子换了新颜,而这剂“良药”正是团队打算探究一番的“农村电商”。

 

  才进村,团队已经感受到电商对这条普通村子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村子如何借助电商重焕生机?

 

  经过深入的调研,团队发现,原来军埔村有的年轻人之前就在广州开淘宝店,随着大城市房租等成本逐渐增高,这批人干脆将生意“搬回”家乡,“起码房子是自己的不用租金”。军埔村本身也并非毫无优势,它靠近一个服装城,方便拿货,交通也较为便利。随着第一批人在家乡把电商生意做起来,更多的年轻人闻风回乡,开启轰轰烈烈的创业之旅。

 

  政府的支持,往村子的电商之“火”上加了一把柴。“市属的机构驻扎在军埔村,政府免费开课教村民开淘宝店,还办沙龙交流,后来还做了贷款方面的支持。”许怡婷说,看到政府支持,更多村民投身电商大军。因此,军埔村入选首批中国“淘宝村”。

 

  “超过一半村民在做电商”,许怡婷接着说,在军埔村调研的两个星期里,团队每天下午四五点到村里“蹲点”探访,这时各家各户正在忙碌地发货。“物流公司会一批一批发货,村子非常热闹。”仿佛这个村子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经过调研总结,团队认为揭阳军埔村的电商发展模式为“农村网商 城市 政府”。暑假返校后,团队上交调研报告后,指导老师建议团队:再调研另一个淘宝村,通过两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发展模式的对比,更有利于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具体实际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团队选择了同样首批入选中国“淘宝村” 的番禺里仁洞村。

 

  跟熟络的家乡不同,团队在里仁洞村的调研一开始并不顺利。“许多商家不信任我们,不肯配合调研。”许怡婷说,即使拿着学生证去访问,仍然被拒之门外。多次碰壁后,团队坚持不懈,利用周六日,花上一整天时间耗在村子里,最后得以加入商户QQ群,完成调查访问。

 

  “里仁洞村是城中村,房租、交通便宜,附近有制衣厂,许多潮汕电商抱团发展。”许怡婷介绍,团队将广东番禺里仁洞村总结为“自发式城中村”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政府支持作用并不明显。“现在房租越来越贵,许多人开始搬走,向白云区等更便宜的地方去。”这是里仁洞村发展电商面临的困境。

 

  长达数月的调研、访问中,团队共向两个淘宝村发放调查问卷355份,访谈农村网商42家,对农村电商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农村电商最大的瓶颈是产品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长久下去没有发展空间。我们建议可以在产品中加入当地特色,做出品牌。”许怡婷说,针对农村电商问题,团队提出“五化”建议:产品品牌化、产业集群化、电商跨境化、人才资源化、农业电商化。

 

  军埔模式和里仁洞模式各有特点,“但军埔模式将农村人力资源、城市产业资源、政府政策资源融合发展,更适合在我国欠发达农村地区进行推广。”团队在报告中写道。这份调研报告获得了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的高度评价和调研地之一——揭阳市人民政府的批复。在今年的“挑战杯”广东省赛中,该项目获得社会科学类特等奖,顺利挺进国赛。

 

  团队成员随着项目一同成长,打破了此前对农村的固化认知,对农村未来发展充满向往。“农村电商的发展背后,带来的是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一位组员充满激情地说,“谁说农民只能务农呢?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村民的进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热忱。”

 

  面对家乡的发展与机遇,许怡婷同样心情激荡。“家乡是我内心深爱但不想回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没有我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而这次调研后,我明白一个缺乏现代信息资源的土壤里,也可以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电子商务。”许怡婷表示,“毕业之后我要回去了,这片土壤其实并不贫瘠,它内里藏着的丰富资源,正等待我去挖掘。”

 

【责任编辑:罗征】


上一条:南方网 | “挑战杯”国赛终审决赛开幕,318所高校的783件作品进入决赛
下一条:羊城晚报-金羊网 | “挑战杯”时隔12年回粤举办,开创“校校联办”先河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