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网络培训(自然科学与发明制作)专场
组委会 发表于 2015.5.8| 点击数20827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网络培训(自然科学与发明制作)专场
(录音整理稿)
今天,组委会让我来谈谈“挑战杯”竞赛的相关事项,前几届培训都是现场讲座,今年采用网络培训这一新的尝试,让大家不用劳累奔波。对我来说,很怕录像有口误,如果有则请大家原谅。
一、竞赛背景
我们国家开展 “挑战杯”竞赛已有多年了,我对“挑战杯”竞赛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每次参加培训也是一种学习。其实很多组织“挑战杯”竞赛的领导比我熟悉得更多。我仅从个人,即参加评审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与大家一起交流。可能角度不一样,互相交流可能会有些启发。
“挑战杯”竞赛这个项目是我国青年创新教育非常重要的战略措施,具有极大意义。2006年国家公布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行动计划纲要》,其内容与“挑战杯”竞赛内涵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实际上,近年来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都发展得很快,但总的来说,创新方面与其他领域相比还是略显不足,所以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在很多场合不断强调“创新”这两个字。
国家在创新方面要做得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创新性的人才。人才从哪里来,高等学校就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因此,高校要培养创新人才,来满足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挑战杯”竞赛在其中可以起相当好的作用。因为通过“挑战杯”竞赛这样一个项目,同学们从选题到方案设计、到最后做出东西,或者是写出论文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科学素质的过程。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样的项目,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每年都会有好几百所大学、好几百万人参与“挑战杯”,从校赛、省赛、国赛,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科技交流的平台。所以,我个人觉得,“挑战杯”竞赛这个活动对每个同学来说,是一个最接近实战的演习,因为竞赛中研究的课题,与同学们毕业后参加的重大工程或基金项目相比,基本上都是类似的模式和过程。所以,同学们经过“挑战杯”竞赛这样一种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种锻炼,这样一种实践,为他以后在工作岗位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参与 “挑战杯”竞赛,当然都是希望能够拿到比较好的奖项,可是,现在很多以前经历过“挑战杯”竞赛,后来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的名人,在回顾当年他们参加竞赛的场景时,觉得当时最大的收获不是得了什么奖,而是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尤其是组织“挑战杯”竞赛的人,能够得奖固然当然很好,但没有得奖,也不要觉得白花时间以及人力物力,实际上,你在推动“挑战杯”竞赛的顺利进行,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那么,我们要顺利举行“挑战杯”竞赛,就要对活动本身有更好的认识。多年参加“挑战杯”竞赛的经验,让我对“挑战杯”竞赛的认识不断地在提高,不断地受到启发。从2009年开始,每年竞赛组委会都安排培训班。培训班上,组委会的领导都会做一些报告。我觉得有一些领导比我讲得更清楚。以前在“挑战杯”竞赛的终审决赛时,好多企业的人来看展览、选项目,好的项目公司就买过来,或者签合同,一些项目就发展成功,从2013年开始,这个结合就更加紧密与直接了。还有一个变化,原来“挑战杯”竞赛比较重视项目,现在不仅是重视项目,主要是人才,这个和以前相比,逐渐有些变化。另外,原来举办“挑战杯”竞赛是希望能发现拔尖人才,着重于点,现在则更着重于面,从拔尖到成批,为国家成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人才,这也是“挑战杯”竞赛这些年来的一些变化。我们对这些变化比较熟悉以后,对如何参加“挑战杯”竞赛,包括在选题等方面就能够更加吻合活动的需求。现在评价“挑战杯”竞赛作品的成绩或者价值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我不多讲,文件里都有介绍,特别是专门组织这个活动的各个学校团委,实际上比我更清楚。
对于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同学以及指导作品的老师,可能比较关心的是实际的东西,比如作品应该怎么选题、怎么操作、怎么将它规范化,怎么参加终审决赛等。现在已经4月份,5月份就要上交作品了,现在再来调整选题,时间上已经不允许了,而且,现在这个阶段不是改选题的时候,关键还是研究如何把它操作好、准备好,在参加比赛、终审决赛时能发挥得更好。
二、确定选题
今天,我从个人的角度,谈谈以往“挑战杯”竞赛过程中可能会影响选手作品参与竞争的因素。一个项目好还是不好,有无竞争力,选题是非常重要的。从历届“挑战杯”竞赛来看,同学们对选题越来越重视,而且都选了非常好的题目。我认为,选题包括后续的研究都必须符合“挑战杯”竞赛的比赛规则,对比赛规则了解得越透彻,作品的竞争力就越好。评判的准则与具体的标准,在有关文件及网上都可以查到,我不多讲。我就简单地提一下,例如,科学性、新颖性,还有实用性,这是评价的一些具体的标准,很多同学在座谈时都表示选题比较困难,实际上科学问题、发明创造就在你身边,抬头、俯首、耳濡目染都是科学。你往上看,可以看天象、看星星、看宇宙、看气候;往下看,可以看地球、地质、地理,在你身边周围的环境、你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用的手机、上网设备,很多都能引发科学问题,有科学就有选题。现在大家的选题都很好,比较关心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例如,我参评过的2013年的一个作品,主题是“关于提高飞机航空发动机的效率”,研究如何把发动机的温度降低一百度,不增加其他任何东西,而是分析气体进入发动机后流动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怎么样的流动和结构可以降低温度。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温度和效率是一对矛盾,这个选题正切合国家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国家正在对如何改进大飞机的发动机进行攻关,作为高校的同学,能够关心到国家这样的问题,而且能够做一点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做出一定的成果,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所以评委一致给这个作品评了一个很高的奖项。此外,现在很多同学对无人机感兴趣,上一届竞赛有十几个参赛项目都是关于无人机的。无人机在世界航空领域非常热门,发展得非常快,同学们都很关心。有很多学生做的无人机,从结构、控制、能源等各个方面都是自己动手设计的,形成一个整体,而且能够产生具体的东西,在现场表演,效果也很好。可想而知,这样的同学毕业以后,正是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有的还是全能人才,对系统的可靠性、功能性都有了解。尤其是现在,大家都觉得环境不好,雾霾很严重,到处都有雾霾排名,有很多同学的选题就与雾霾有关,这不就是从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身边发现的科学问题形成的题目,这样的想法就很好。所以,我觉得现在许多同学的选题越来越结合国家工业方面、军事方面、甚至于环境的改善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很好的选题。咱们国家虽然经济各方面发展得都非常好,可是很多方面的产品,我们自己掌握的原创性、创新性的东西还不是很多。现在的大学生能够多来关心这些方面的议题,在大学求学阶段,通过“挑战杯”竞赛这样的平台进行一些项目、设计和制造,进行一些探究,对以后,例如2020年以后,例如抢占导航系统的大部分市场,肯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有好的灵感,才能想到好的选题。然而灵感从何而来呢?“灵感只光顾有准备的大脑”,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法国一个很有名的数学家巴扎林说的。每个人都可能碰上一些特殊的机遇,但只有在平时大脑准备得非常好的时候,灵感才不会错过,才能够变成很好的选题,很好的科学问题,变成很好的项目。举个例子,我一辈子搞航天技术,在这一研究领域,好的灵感一个是靠看书看得多,查文献多,对老师讲授知识的积累得多,除此之外,参加的实践活动也多。“挑战杯”竞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活动,这个平台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思想交流的机会。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还是各自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以后就变成了两个思想” 。同学们通过各个层次的“挑战杯”竞赛,接触到那么多人,他们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大家一块参展,一块交流,你就可以从不同的项目中得到启发,获得很多思想,若有一、两个思想带来一些好的灵感,你就可以找到很好的选题。大家现在的选题做得越来越好,可能跟这么多年来竞赛的组织单位的引导有关,同学们在参赛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从竞赛这个平台得到很多收获,这样使得你的大脑有了更好的准备。
我在学校里念的是理科,刚毕业的时候就让我参加很重要的工程项目,五六十年代的工程项目还不像现在这样,大家都靠计算机,CAM,CAD都可以开展工作,那时候都靠自己的图板、丁字尺、圆规等工具来画图,然而理科的大学并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五十年代,我们念中学的时候,都是跟苏联学习的,高三的时候有一门课是机械制图,那时候教课的老师还不是搞工程的,是美术老师,我对机械制图很感兴趣,很用心在学,没想到我从大学毕业以后要搞工程,高三的制图课给了我很多帮助。所以到工作岗位上并没有觉得很困难,没有要从头学起。
我们国家原来大学里理工科划分得很清晰,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他们理工科没有分得那么清楚。我们国家逐渐也在改革,去年九月份,教育部表扬了几所大学,有一所大学比较开放,可以跨系选课,只要修满学分就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度,特别是在很多发展前沿的领域,以及很多学科知识交叉的领域,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来选读相关的课程。有了这样的学习以后,同学们到了工作岗位上,头脑就准备得更好,到时候真的就会有很好的灵感来光顾,从而变成有创新意识,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是现在国家很缺乏的人才。真正好的灵感光顾有准备的大脑,这就需要我们多积累知识,多交流思想,多参加实践。
另外,现在我们国家在教育系统方面普遍还存在应试教育的现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方面都稍显不足。“挑战杯”竞赛,包括中小学中的青少年创新竞赛等活动,都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作品的选题是很重要,此外,就是你怎么样在整个过程中操作得更好一点,使你这个项目不至于由于你对规则不了解,对整个比赛整个的不太熟悉,导致在参加的过程中,在操作上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现在大家从我介绍自己参加十来年的“挑战杯”竞赛中,觉得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我和同学们交流,分析大家可能会碰上这样类似的问题,引起一些同学们的注意,能够对于整个项目发挥的更好、表现的更好。你的起点证明你的作用,减少一点负面的作用,当然要从整个申报的过程中间,你要填写你的申报书,都有很明确的要求的,你要明确你的作品到底是到哪一个学科的领域,那么你的创新点要把它写清楚;还有你整个的理论,或者是搞实验制作的,你研究的方案要和大家说清楚,并为大家介绍你参加这个项目的人员。
三、作品类别
下面,我对申报整个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具体说明一下,怎样能够避免一些对自己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比如说,为什么说选好作品类别很重要,大家可能不是太理解这个,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终评的时候,真正一个终评的整个过程也就几天的时间,给专家、评委看这个材料的话,他是根据各个分类,各个组来分别来看,那么基本上也就一天的时间,那么假如说你这个材料的选择的类别,他分到哪个组里,这个组的好多几个评委专家一看,这样的作品在这个类别里不是很适合,可能在哪一个另外一个小组或者另外一个类别里面可能更合适,这样一般的评委都会要求组委会,要求组织活动的人把这个作品从这个小组转到那个小组去,那么这个就说人家造成了一些吃亏,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天大家看,看到你到中午,基本上看的都差不多,同时评委在看的时候,基本上对这个小组所有的作品有个印象,脑子里有一个印象,基本上有一个排队。那么人家队都排了差不多了,结果外面在转过来一个新的项目,除非你这个项目真的是很突出,给你加进去,假如不是太突出,有时候很难就去改变评委在已经看了那么多项目的印象,有时候就会这样就会造成吃亏。因为你从这个小组转到另外一个组,通过组委会,经过一些手续,有时候不是那么快的。而且在转的时候,那个时候可能都已经到了评委把材料都基本上看完的时候了。所以这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比较适合哪个类别就选哪个类别,当有一些项目不好区分时,特别是有一些计算机软件,到底是数学类还是计算机类,或者是有一些题目是理科的还是属于哪个另外的理科,比如数理的还是其他方面的,有时候比较难区分,同学们可以参照作品的创新点,作品的主要工作与哪个类更接近,选择哪类就更合适一些。评委比较注意的是作品的创新点,这个创新点大家也不要夸大,也不要说一些虚的字眼。“世界领先”这种虚的字眼说的多了,有时候反而起到很负面的效果。另外,假如有些专家对你从事的这个项目的领域比较熟悉的话,估计水平到底怎么样,他脑子里还是非常清楚的,他自己会跟你来比较,你这个项目到底怎样,你有时候说过头了,反而起一些负面的作用,当然也不要过于谦虚,过于谦虚会让评委不容易理解你的创新点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个也是经常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另外,谈到研究方案,不管是技术路线还是方法,都要解说的比较清楚,这实际上也是评价参赛者的水平。以前往往有一些集体项目,有好几个人共同来完成的,在论辩的时候,一般评委让选手花两三分钟时间来介绍项目。因为每个评委对每个项目的评比一般也就10分钟,15分钟算比较多的。有时候评委还要问问分工,每个人在哪个项目里面承担哪一个部分,有时主要的人介绍一下,还得有时候请相关成员讲一下他所负责的部分。有时候评委会发现该成员实际上并没有做具体工作,一问三不知,这样的话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可能有些单位出于某种原因,照顾一些没有从事这个项目的人,把他们也加入项目组中,这也是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四、注意表达
怎么能够用比较简单但重要的语言,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把你项目介绍清楚,特别是论辩的时候,还要问问题,讨论一共就十多分钟,让选手真正地介绍项目,也就可能只有两三分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介绍了,就没有时间讨论,也没有时间回答问题。所以介绍项目也是一种挑战,在平时需要锻炼。我自己以前就犯过这样的错误。那个时候是文革以后,第一次召开学术会议,大家就某一个主题去介绍一个报告。那个时候我正好把自己做的很多工作都说得很多,结果主持人告知我最后剩两分钟发言时间时,我连一半的内容还没有讲到,但是没有办法,如果延长时间,后面的人就无法发言了。这一次我就非常被动,有了这个教训以后,我就慢慢锻炼,注意这个问题。其中,我有四次去外国做报告,一次在德国,一次在法国,一次在韩国,一次在泰国,那时候的报告,实际上就规定30分钟内,实际上演讲只有25分钟,还有5分钟回答问题。所以要在25分钟里把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够说清楚,这也是一个这种锻炼。同学们通过“挑战杯”竞赛这个实践能够进行一些练习,看看自己在这方面还需要改进的。以后到工作岗位上,遇到类似的活动时,参加起来就会熟练的多。
五、完善材料
要写申报书的时候,也有各种各样的具体的要求,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要求,逐一写完。特别重要的是第一句话,一定要把项目立论依据说清楚,当然最主要的核心部分就是作品的创新点,说白了,这是最能打动评委的,因此要向评委表达清楚。那么到申报书最后,有个结论,这个也应当把它写好。
撰写申报书,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工作。实际上写申报书,它真是对参赛者的一种锻炼,从申报书中,可以看出参赛者在选题、设计、方案以及整个的思路。思路是不是清晰,是不是逻辑性很强,各方面都可以表现在申报书中。很多的同学在写作时,分不清引言、背景和摘要的区别,这个对评分也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上,同学们可能会着手申报基金课题或者国家重大项目,需要撰写一个经济技术可行性的报告,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基金课题的报告,一般前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简要,简要是有字数的限制的,不能说一些废话,把无关紧要的东西写进去。所以通过“挑战杯”竞赛可以对此进行锻炼。
对创新点的描述,我刚才已经讲过了,特别是你这个项目是老师项目中的一个部分,那一定要把老师的作用和你自己的作用分得非常清楚,假如评委看了以后模模糊糊,反而起了一个反面的作用。评委会怀疑这个项目到底是你的还是老师的,这些创新点哪些是你的,哪些是老师的。所以有的时候发表文章,为什么都要求第一个作者,这个也是分的很清楚,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写清楚,不要模模糊糊,不然会让很多评委产生另外的负面的判断。有的同学写的理论文章会用一些图,附带的一些图是在网上或者其他地方引用来的,有的可能就是图方便。实际上如果真是要附带图的时候,最好由参赛者自己来画,这样效果更好。还有就是有很多的文章,上面列了好多参考文献,但是在进行某个项目的论辩时,每个项目至少有三个专家,到你的项目中进行论辩和沟通,而这些专家是研究这些领域的,对这方面领域很多文献都是看过的,或者他们研究的方向和参赛者研究成果有些关系的,对于参赛者列的一些文献,评委可能会与参赛者讨论这个文献的观点。如果发现你并没有看过这些文献,对专家的评分就会起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同学们在列举参考文献的时候,阅读了多少就列多少,并不是越多越好。对于没有看过的,加进去好像显得文献列的很多,但有时候效果是负面的。
说到附页,章程里面已经要求得非常明确了,特别是查新专利的鉴定证明,有的还没有申请专利的作品,如果在某一个部门适用过,或者由相关部门做出检测,给参赛者开具证明,这也是很有用的。因为这是比较过硬的证明,特别是专利,从事制作方面,专利是第一个作者的非常过硬的材料,同样的两个项目,几个项目差不多,专家对专利的第一申请人会更加认同。某些特殊领域会更加严格,比如医药方面要有专门的鉴定。
在整个竞赛过程中间,参加终审决赛时,每个项目都要做一个展板,都有一个展台。展板也是对参赛选手的一种锻炼,展板一定要非常的简明扼要,不要把一大堆的文字都展示在展板上,因为专家几乎不会从头看一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另外,如果参赛者还要从头把展板文字念一遍,在花时间的同时,专家会怀疑你对这个项目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如果真是你自己亲身参与的,亲手做的,脑子里的印象是很深的,随口都是可以说出来的,根本不需要你在展板上有那么多的文字来提示你。
在是问辩的时候,大家一般会紧张一点,会担心一点,其实同学们参与这个项目,从我自己的了解,很多评委他到你这个项目来问辩,他并不是给你出难题,而是根据他这个项目,和你一块讨论,给你一些很好的建议。这是很难得的机会,国家花很多人力物力开展这个活动,请好几个专家同一个时间来关心这个项目,这对个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机会,有这个机会和他们沟通、讨论,说不定也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所以根本无需紧张。很多评委都是非常爱护学生们,爱护同学们在这里面做的一些工作,所以一定不要有这种顾虑。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误差的问题。有时候可能同学们的项目处理得不是很好,比如研究得出一个数据,假如是定量的话,那么一定要有误差的分析。因为定量这个数据,到底准不准,数据到底可靠不可靠,不是小数点位数越多越好。考虑的误差考虑得比较全,对定量数据的可信度就会大大的提高。对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有一定的分析与估算,对研究结论肯定是有益的。另一方面是可靠性,可靠性的问题经常产生,我们研究航天技术的人员就是要特别注意可靠性。对于飞船来说,可靠性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达不到可靠性的话,那谁敢坐这个飞船上去。很多同学花了一两年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费很多劲,花了很多钱做出一个作品,结果到终审决赛的时候,就是动不起来了,表演不起来了,那多可惜。想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作品一定要注重可靠性。实际作品经过运输到了现场,大家装备起来、通上电,对操作非常熟练,运作正常,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正面加分。
在很多理论的文章里,大家要注意对论点进行充分的准备,特别是有些科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尽量不要有错。有时候同学们回答题目,在各方面都是非常好,可是在讲到一些论点的时候,加进了一些话不必要的话,结果有些专家发现这个论点不准确啊,就概念方面都不清楚,反而起了负面的作用。所以论点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实际上并不是同学们不清楚,概念不清楚,有的时候就是打字错了或者错字很多。从事科学研究,不管搞什么,是非常严谨的事情、非常细致的事情。现在输入法很多,有些输入法是自动的,你打了一个字,跟进去几个字,自动加进去几个字,结果你也没注意,所以已经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做了这个项目,最后打出文章来,打出报告来,你就多看几遍,把错字尽量改正过来,这也是一个科学态度。
六、作品评审
最后,给大家讲一讲大家可能会比较担心的问题,就是一个项目会由很多评委来评,到底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其实这个问题组委会从一开头就是非常重视的。我可以和大家说一说,最早的时候,我记得刚参加“挑战杯”竞赛的人员以及比赛评委的名单都是公开的,现在为了防止外界因素对评审的干扰,名单都是不公开的。而且,“挑战杯”竞赛为了公平,尽量不请高校的专家老师,而是邀请高校以外的专家。不管是初赛也好,还是终审决赛,评委报到后,当天晚上开的第一次会,就是全体评委会的会。全体评委会的会上,不管是组织组委会的领导,还是评委会的主任,都是强调要公正,怎么做得更严格、更规范。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评委都要写承诺书,有几条要求,不能有不公平的事情,都是要写承诺书的。特别是我们搞航天技术的都叫归零,就是航天方面发生什么,比如有一次火箭出事故了,那就要一直要追查到把原因找出来,把最原始的原因找出来;为了可靠性,搞航天技术都是双岗制,包括做的东西,参数、编软件。即使这样,有时候还是会有漏洞的,这不是都做得到百分之百的。所以现在国家在这方面很重视,我们现在强调依法治国,比如对法院判错的案子,多少年以后还是要追究法官的责任的。其实大家对我们评委评价的虽然没有那么多严格的要求,可是在我们自己心里,作为一个评委,对你来说可能评好多项的,对某一个作者,某一个参加项目的具体的人来说,他可能只有一个项目,你要给他评错了,或者是漏了,对他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对他是唯一的,所以评委自己都要对怎么当好评委应该有一个要求,就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检查。“挑战杯”竞赛的评委不是全能的,所以还要在网上公布,请大家来监督。所以尽量做到好的项目一个都不要漏,有评错的或者评不对的,作为评委我们自己也要求有错必究,因为时间关系,我也不能讲太多具体的例子,这具体的例子还是很花时间的。
最后,我还想再讲一点,往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发现“挑战杯”竞赛很多评委参加时间也比较长,很多评委同时也是其他的一些竞赛的评委,所以你选了这个题目,你做这个项目,花一点时间去检查一下,比如青少年创新竞赛,或者是历届的“挑战杯”竞赛里面的参赛项目到网上都能查得到的,你就对比一下,以前曾经有过两轮车的项目,现在花几千块钱,商店里就能买得到,有的在人行道上都能开,其实“挑战杯”竞赛有的项目好几年前,我记得本来这个项目很好,不错的项目,可是有的评委就发现这个项目他也评过其他比赛中,也有这样的项目,那么假如你不太清楚,你肯定要有一个印象,这个项目总觉得是做了,你做的比他好在哪,假如你看过这个项目,你就可以比较清楚的,说清楚过去谁做过,做到这么程度,我在哪个地方有创新,有改进,这个有时候就能记住了,假如你没有经过查实,你也不清楚人家有很多项目有的时候重复性还是很大的。有的项目以前也得过奖,那么你现在再做同样的项目,你在原来的台阶上,你又上了一个什么台阶,你有什么新的东西,说清楚以后,对你来说绝对是有正面的影响。
时间关系,我今天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讲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