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上海库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库源电气”)是一家以超级电容器系统集成、工业嵌入式控制器的研发设计、开关电源设计仿真以及生产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核心团队由多名博士生、硕士生构成,拥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一流的创新能力。
2009年2月14日,库源电气正式成立。这样一个成立日期注定了公司在未来的日子里很难有属于自己的“生日”聚会。因为这一天是情侣们的节日,公司的员工在这一天都会有各自的安排。但是,没有“生日”聚会不代表他们不成长。一转眼,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公司职员、客户以及指导公司发展的创业导师都见证着公司的成长。
对库源电气的采访是一次有同济科技园老师在场的采访。从交谈中不难体会到科技园老师对公司的赞许:“他们做得很不容易”。科技园老师说,她眼看着公司从成立一路走来,是公司成长的直接见证者。作为公司负责人的王波只有在遇到很棘手问题的时候才会来找相关的负责老师。他这种独立能力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其他大学生创业企业不同,库源电气是自己在一步步地研发产品,而不是直接将已有的研发成果直接转化成产品,所以他们的技术和市场都需要自己一点点积累。库源电气的所有产品都是王波他们的心血所在。
“局外人”决定创业
王波创业的想法完全源自他的实习经历。
大四下学期,由于成绩优异,王波获得了直升研究生的名额。原本被忙碌的学习填满的生活一下子空闲了下来。他和同时也成功直研的室友胡小军决定去找一份实习工作,这样一来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二来也可以赚点钱。他们那时的想法很单纯,哪里钱多就去哪里。王波和胡小军对电路设计比较熟悉,他们曾组队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并取得了上海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因此,他们在选择实习的时候也主要关注与电子设计相关的公司。
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后,王波开始等待面试机会。一天,一家刚成立三年的小公司让他去面试。这家公司的老板是带着在美国工作十几年的积蓄回国创业的,在当面了解了王波以前学习和参赛的经历后对他非常满意,当场录用他并给出了很高的薪水。
在这家公司的实习经历是王波创业的直接推动力。在工作的过程中,他逐渐了解了老板创业的始末:最初,这家公司从3个人的团队开始做起,前两年一直亏损,最困难的时候老板甚至将父母的房子抵押了出去以渡过难关;到第三年,公司终于找到了一个稳定的盈利点,情况开始逐步好转;到2010年,公司尽管只有16个人,但是产品销售能够达到3000多万。王波在这里亲眼见证了公司的发展,深刻了解了公司的运作和产品优化等相关内容,也明白了一个小公司只要熬过三年,之后的路就可能会越走越顺的道理。
在这家公司,王波利用工作的机会,接触了很多在大公司里工作的员工。在交流中,他基本了解了毕业后如果进入这些公司,自己在3年、10年后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他逐渐觉得,如果自己毕业后去找工作,哪怕是进了这些人人称羡的大公司,一辈子的发展规律已经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了。王波不希望自己的一辈子过得那么平淡,这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
在公司实习的时候,一个熟识的做门禁系统的老板说的一番话让王波感触颇深:“创业是没错的,看到什么就应该去做,但是如果只是盯着中国的这些创业者,永远不会成功。因为那些成功的人讲的东西都是值得炫耀的,他们不会告诉你企业运作过程中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帮助十分有限。还不如找一个失败的人,让他告诉你为什么会失败。不过对于中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大家都不关注失败的人。所以,创业只能够靠自己。”这样的观念深深影响了王波,也深刻影响着库源电气的工作团队。
比较巧的是,胡小军实习的时候也去了一家小公司。那家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倒闭,胡小军也由此见证了创业失败的“案例”。通过实习,两个“局外人”对公司的运作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决心一起创业。
两年多的蜕变
库源电气在2009年2月14日正式成立。成立两年来,跟其他很多创业企业一样,公司的发展、经营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刚开始的时候,库源电气的经营内容以项目的委托开发为主,譬如说用于工业的秤,流水线上面的配料控制器,红外遥控器上的灯等等。在委托开发后,由于涉及后期的升级维护,所以他们极有可能和委托人变成合作关系从而合作经营。但是因为有些项目的合作方没有很好的资源和背景,加上市场开发不甚理想,所以很多产品做出来后,没有达到原来的市场目标,项目做到一半就被迫停下来的事情时有发生。这让库源电气的生存变得非常困难。
经历了“弯路”后,库源电气意识到原先的模式有很大的风险。2010年他们改变了经营模式,转向自己定位一个产品,开发好了后,由库源电气自己去推广。这样他们就可以掌握主动权,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调整。同时,公司的亏损也让王波认识到不能只是一味投入产品开发,还要寻求另外的盈利点来支持公司前期的产品开发。
科技园的老师也给出了这方面的建议:库源电气的专业性比较强,但是在中国当前的大环境下,技术和贸易一定要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对于创业初期的公司来说,如果一味在技术上投入,而没有其他方面的产出,就很容易夭折。既然选择了创业,就不能太学术化,不能照搬学校的东西。创业者是在做生意,要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商机。
碰巧之前王波为之作技术支持的Cadence设计软件公司要在国内找代理商。在争取到销售代理权后,库源电气从技术支持变成了销售者,用贸易来盘活公司的现金流。这样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的压力:跟大公司合作财务风险比较小,虽然需要担负一两个月的资金档期,但是有利润上的保障。
经由这样的转变,库源电气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开发产品,同时通过做贸易代理来支持产品的开发。
公司现在规模还比较小。但是正因为是小公司,公司成员之间的分工没有那么明晰。一件事情谁有空谁就去做了,比较灵活,时间周期比较快,走流程的时候不用像大公司那样需要一层层盖章审核。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这样的灵活性对于技术型的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优势。公司也因此争取到了很多机会。
科技园 vs 库源电气
同济科技园的老师在每次的走访后都会给库源电气提出一些必要的可行建议。
技术、市场、人事、行政等是一个公司很重要的方面。对于库源电气来说,遇到与公司运作相关的问题,同济科技园的老师可以帮助解决。特别是他们不擅长的工商税务等,园区都有专门的老师在负责。如果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他们可以找学校的老师、以前的师兄同学帮忙解决。所以,依托同济科技园,依托同济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公司本身不会存在什么大问题。
库源电气在人事和行政管理上的单薄是园区老师多次提及的薄弱环节。但是王波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他在公司的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安排。他认为,公司还在起步阶段,一共就只有几个人,没有必要去背负不必要的形式包袱,拘泥于这些细节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人少一点不仅能够减少支出,而且可以让公司运作得更加灵活。因为现在公司主要还是创业的几个人,人事、行政这些问题都还可以忽略,这不是企业的精髓所在。等到企业做大了,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找到这方面的人才,实在不行,哪怕外包出去也是可以的。
前行路上依然坎坷
库源电气的产品都是创业团队成员自己研发出来的。创业团队白手起家,从投入做起,从零开始,逐步积累。如何去谈生意?如何去接项目?创业团队靠着自己的坚持和执着一步一步地摸索着。
正如科技园老师所说,在大学生创业企业中,库源电气是发展得比较艰难的一家企业:四个非上海的、完全没有背景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组建了一家公司;他们都是外地人,家里也没有相关背景,所有的渠道都需要他们自己去开辟;团队成员都没有工作过,不像那些工作了再创业的人有自己的人脉资源。这一切都让库源电气的发展困难重重。
同时,因为是新公司,面对客户的时候,客户会考虑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有时不能放心地把项目交给他们;由于做的是电子产品,公司在业内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除了同济大学导师的技术支持和园区的运营指导外,更多的只能靠他们自己去谋求发展。
实习的那段经历让王波和他的团队清楚认识到,一个企业要做好,市场和技术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一块没有做好,企业必定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困境。公司的创业团队成员都是技术出身,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即使自己内部无法解决,也还有认识的做技术的人可以兼职帮忙。但是他们都不擅长市场推广,这在产品面世后会是一个麻烦。
同济科技园的老师为他们指出了这个问题,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王波向记者说:“对于市场,到时候会选择招聘比较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或者找代理来操作。”现在他们专注于做好研发的事情,同时开拓代理的市场,初步的考虑是在代理部分运作比较成熟后再招人继续投入研发,希望到2011年年底能够小成规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并且有专门分管的销售人员。
现在公司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资金问题。目前贸易是公司主要的盈利点,但是流动资金都压在代理的产品上了,并且因为公司小,商业贷款也很不容易。如果想要招聘人员自己去推广产品的话,资金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到时候公司可能需要引入风险投资来争取更大的发展。
(公司项目获得科技型中小型技术创新基金)
王波:抓住机会才能发展
王波告诉记者,公司预计到2011年上半年会有新产品面世,这些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一段时间里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一个企业从一无所有到有第一单生意、第一笔进账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是,等到企业真正开始运作了,从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增长会非常迅速。如果抓住了机会,公司就会进入快速发展的过程,几个月的时间就有可能发生质变。对于库源电气这样刚起步的小公司来说,很多时候的关键就在于一两个机会。抓住了机会,公司就活了;没有抓住机会或者机会一直没有出现,公司就需要继续努力,在完善自己的同时继续寻找这样的机会。
同济科技园经常会针对创业者举办一些培训和讲座。作为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企业,库源电气创业团队的成员都是技术出身,在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上比较缺失。只要有时间,王波和团队成员都会尽量去参加这些培训和讲座。王波说,这些培训和讲座不仅能让他们增长知识,也能给他们带来机会。
除此之外,公司需要什么,团队成员就自己去寻找,通过其他的渠道来掌握这些知识。企业的生存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越变越强。像库源电气这样依靠自己一步步稳步发展起来的公司,当它需要独自面对市场、经历风浪的时候,其生存能力肯定会比完全依靠学校扶持的企业强得多。
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要创业,光有热情不够。时间一长热情会淡下来,受到挫折后热情会消退,所以每个创业者都要明白自己是不是适合创业。表面上看创业的人似乎很光鲜,但是实际上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创业过程中有着很多困难和挫折。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创业,因为创业是一件需要真正下定决心去做的事。
后记: 从采访中不难发现,同济大学和同济科技园给予了创业企业很多的支持:小到为园区的企业办一卡通方便员工在学校里就餐,大到为企业申请进一步的资金,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等。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创业企业顺利发展。在公司组建的时候,创业者有任何需要都可以与联络员老师联系;在公司正式成立后,联络员老师会定期联系创业者,以掌握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适时提供公司所需要的帮助。
联络员老师采取走访的方式,每两到三个月会去企业走访一次。如果不方便上门,联络员老师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的形式与他们交流,通过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发展,之后通过走访表总结出企业共性的需求并据此给出针对企业的报告、开办与之相对应的讲座和培训。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让新成立的企业能够比较轻松地应对所面临的问题。
同济科技园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创业企业,包括工商注册、公司组建这些事情都有不同的老师在分别负责。如果创业企业有需要随时可以得到帮助。此外,同济科技园还通过创业苗圃这个项目,为那些想要成立公司的创业团队免费提供办公地点和办公用品,并举办培训、沙龙等活动。同时,上海市对创业园区也提供了很多支持。现在正在举行的“创业导师校园行”,为35岁以下的大学生创业者配备有市科委和大学里的成功企业家等作为导师,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择了创业,就是选择了付出和辛劳。所幸有这些来自学校、社会、政府的各种帮助,让刚创业的创业者们能够大胆地走在创业的道路上。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帮助,创业者们前进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创业者们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得到成长。经验的积累和心智的成熟是创业带给他们的无价财富。